|
【无人机】世寰智能:为警用无人机装上“大脑” |
【wrj】2018-10-22发表: 世寰智能:为警用无人机装上“大脑” 在南海光电金谷产业社区,佛山世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里,十多名研发人员正围绕着一个小巧的绿色元件讨论研究。这块只有手掌13大小的集成线路板上,布满了各种线路和芯片,而它正是无人机的“大脑”——飞 世寰智能:为警用无人机装上“大脑”在南海光电金谷产业社区,佛山世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里,十多名研发人员正围绕着一个小巧的绿色元件讨论研究。这块只有手掌1/3大小的集成线路板上,布满了各种线路和芯片,而它正是无人机的“大脑”——飞行控制系统。 这“大脑”之所以被如此重视,是因为从世寰智能出厂的无人机与一般消费级别无人机不同,它们出现在各类大型活动和应急救援的现场上空,扮演着重要的“空中警察”角色,而一旦“大脑”出现了差错,就有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目前,飞控系统的核心算法已经被世寰智能所掌握,其制造的无人机“执飞”在全国各类活动和救灾现场上空。该企业创办人、总经理杜永红介绍,世寰智能从警用领域切入提供各行业的各种应用解决方案,如今公司已在无人机警用领域进入行业前十。 从安保出发 拍到危险分子时自动报警 每年春节前的迎春花市,禅城明珠电视塔前人流如织,世寰智能的无人机飞行在上空,与分布四周的监控一起,实时将第一手图像信息传输至后台。值班人员紧盯着屏幕,查看着此前建模好的三维地图,保障着市民的安全。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无人机一般是用于空中拍摄,但在世寰智能,无人机却有着更广泛的应用,承担着“安全卫士”的作用。 为大型活动进行安保服务就是一方面,相比监控,无人机可以实现无死角的全覆盖监控,“帮助公安进行人流统计,更直接地进行画面监控,同时在拍摄到危险分子时会自动报警。”杜永红说,由此通过无人机可建立起点、线、面相结合,地与空相结合的立体防控指挥体系。 杜永红介绍,在遇到救援人员与车辆不适宜进入的情况,例如道路施工塌方、高速公路重大交通事故现场等,无人机更能打破空间限制“大显身手”,能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拍摄和探勘,及时协助应急救援部门进行救援方案的制订,避免二次灾害发生。 如今,在佛山,世寰智能的无人机飞行在禅城迎春花市、行通济等大型活动的上方,基于无人机平台的智能指挥调度系统在协助着安保工作。由无人机拍摄的南海雷岗公园塔图像形成高清三维地图,协助当地进行文物保护。在社区管理中,无人机则成为一个警务执法工具,加上直观可视化的三维实景为平台,实现对社区房屋、人口、车辆、重点人员的实时动态管理…… 从安保出发,覆盖至消防、应急、环保等各方面。“目前,世寰智能为湖北、江西、安徽多地都提供了无人机在安防方面的产品解决方案。”杜永红说。 向创新迈进 研发无人机“大脑”,提供安全解决方案 要让无人机承担起重要的安保任务,对飞行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使大多数消费级无人机企业却步的门槛。而世寰智能通过4年的时间研发,成功进入安全产业领域。 “据我们了解,目前全国无人机企业有3000家,其中500家有资质可以生产无人机,200家左右能自行生产无人机,但进行最核心飞控算法研发的,全国不超过50家。”杜永红列举了一组数据。 世寰智能正是其中50家之一。杜永红介绍,在飞控系统研究中,难点是算法的研究,“在飞行过程当中,气压、风速、障碍物等不可预知的因素,都会影响无人机的平稳飞行。要使无人机的传感器能精确进行判断,就必须提前通过算法进行指挥。” 另一方面,世寰智能提供的是整套应用解决方案,这也意味着承担安防任务的无人机在执行不同任务时,需要挂载不同的设备。要让“大脑”与外挂的“四肢”匹配,同样依赖于飞控系统进行处理。 杜永红举了个简单例子,当无人机搭载挂载设备在湖上进行水温测试时,如果飞控系统不能识别挂载设备的图像,就无法实现对后台的及时数据传输。“没有掌握飞控系统算法,无人机只能支持市面上已挂载设备,但像世寰智能则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创新性提供解决方案。”杜永红说。 在算法研发上,杜永红自己就是通信行业出身,在安防产业已经浸润了十多年。同时,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2015年,世寰智能成立不久,就率先与中科院佛山产业研究院联合成立飞控系统研发中心,随后,又与清华珠三角研究院联合成立无人机应用研发中心。 如今,世寰智能的业务囊括无人机装备制造和通信软件两个方面,在佛山设有总部和组装基地,在广州设有通信研发中心,形成了研发、组装到提供应用解决方案的全链条生产。 布局新产业 向大安全产业进军,打造新经济增长点 切入安全产业做警用无人机,是世寰智能自2014年成立起就确立的方向。“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安全产业正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杜永红观察到。数据显示,在2015年,该行业规模已达到2000亿元,并且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而日前,根据工信部、应急管理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国安全产业体系将基本建立,产业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到2025年安全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乘着这股东风,世寰智能正在逐步发力。通过飞行平台设计、载荷方案设计、飞控系统、图像处理技术、应用系统研发等五大技术,世寰智能构建起完整的无人机飞行系统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世寰智能也逐步向环保等大安全产业进军。 在世寰智能的系统中,已建立起基于无人机平台的大气监测系统,利用无人机搭载气体监测设备,对国控点、省控点进行定时巡查,并将巡查的监测数据实时传送到后台,解决监管难度大、取证难的问题。此外,杜永红介绍,世寰智能还为湖南当地政府提供了基于无人机平台的水温监测系统解决方案等。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飞控系统,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杜永红介绍。虽然成立仅短短几年,世寰智能在2017年的销售额收入已近5000万元,并在今年有望冲到8000万元。 对于未来的产业发展前景,杜永红充满信心:“整个安全产业一直保持着高幅增长,而南海乃至佛山产业链齐全,在设备生产方面拥有巨大优势,同时毗邻广州,能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支撑。” █调研手记 无人机另辟蹊径 飞入安全产业新蓝海 获得发明专利3件、实用型专利12件、外观专利2件、软件著作权10件,进入警用无人机领域全国前十,是佛山地区唯一拥有无人机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在佛山,位于南海金谷产业社区的佛山世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年轻的企业,却已在工业无人机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 “从成立起,我们就决定做工业无人机。”企业创办人杜永红说。没有走消费级无人机的方向,从2007年就进入安全产业领域的杜永红继续选择了自己熟悉的道路,将无人机飞行平台与其他业务进行融合,解决无人机在公安、消防、环保等执法单位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及应用盲区,实现其在行业应用的常态化。 其中,通过自身的技术,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研究院合作,杜永红牢牢抓住了工业无人机的核心——飞行控制系统算法研发,并逐步为各类行业提供应用解决方案,由此避开了与消费无人机的竞争,并迎来快速发展。 而杜永红有着更大的梦想,“南海乃至佛山在装备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希望能在佛山建立一个小小的产业园,聚集各方的力量,使无人机能得到更快速的发展,从而推动在安全产业领域中的更多应用。”杜永红建议通过各类配套产业的集聚,以一到两家龙头企业作为引领,在佛山建立起无人机的产业集群,更好推动无人机的发展。 蓝志凌 (【wrj】更新:2018/10/22 2:37:10)
![]() |